阴阳毒病

刘凯
2020-03-25
ແຫຼ່ງທີ່ມາ:中国江西同乡网

一、阳毒病证治(升麻鳖甲汤证)

  阳毒之为病,面赤斑斑如绵纹,咽喉痛,唾脓血。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升麻龟甲汤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阳毒这种病,是疫毒入于阳络,毒气显露,面部起红斑,有如织绵上面鲜明的花纹;热灼咽喉则痛;疫毒入于营血,腐蚀咽喉,成痈化脓,则唾脓血。若毒气尚浅,正气末衰,五天以内容易治愈,若过了七天,疫毒深入、邪盛正虚,不容易治愈。总之,应当早期治疗。主用辛散解毒、活血通络的升麻鳖甲汤。


【解读】

  阴阳毒的成因,后世多认为与感受疫疠之气有关。陈修园谓:“仲师所论阴毒阳毒,言天地之疠气,中人之阳气阴气......”(《金匮要略浅注》)。结合阴阳毒皆以升麻为治疗主药,《神农本草经》谓升麻“解百毒,辟温疾、障邪,一作瘅(dan)气邪气”,故上述看法是可取的。

  阴阳毒的辦证,是以病邪的深浅及面部颜色的鲜明与隐晦来划分的。阳毒以“面赤斑斑如锦纹,咽喉痛,唾脓血”为特征。这是因为疫毒之邪伤及营分,病偏于里中之表,热迫营血外达,所以面部出现赤色斑块,犹如华丽的花纹。疫毒结聚咽喉,局部气血瘀滯,所以咽喉痛。疫热毒盛,导致血肉腐败成脓,所以唾脓血。

  因疫毒致病,变化较快,且病涉营血,病情较重,所以早期治疗疫毒之邪尚有外达之机,故曰“五日可治”,即易于治愈之意;若迁延失治,病邪深入,则难以驱邪外出,故曰“七日不可治”,表明难于治愈。对于具体的日数不必拘泥,着重应领会其强调早期治疗的精神实质。

  因为本病由感染疫毒所致,故当清热解毒;疫毒伤及营血,可致血行瘀滞,故应滋阴行血,方用升麻鳖甲汤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面赤斑斑如锦纹,咽喉痛,唾脓血,舌红或紫或有瘀点,脉浮大数。

  病机:疫毒蕴蓄阳络,咽喉成痈化脓。

  治法:辛散解毒,活血通络。

  上方:升麻鳖甲汤方

  升麻二两、当归一两、蜀椒(炒去汗)一两、甘草二两、雄黄半两(研)、鳖甲手指大一片(灸)。

  上六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,一次服完:老人和小儿分两次服,服后以出汗为佳。《肘后》、《千金方》:阳毒用升麻汤,熏鳖甲,有桂;除毒用甘草汤,无雄黄。

  阳毒病浅宜速去,故以能升能散、甘平无毒的升麻,合以生甘草解毒而散风热。鱉甲专人络脉滋阴养血,兼能领邪外出;当归入血分以活血通络。以少量辛苦而温的雄黄解疫毒之邪;用蜀椒辛温通阳散结(炒去汗,即去水、去油),引诸药直达病所,使表浅疫毒,迅速导之外出。此乃反佐法。本方为后世治疗温毒疫疠的祖方。

  注意事项:

  雄黄成分主要为硫化砷,不溶于水,外用,研末撒、调敷或烧熏;内服,每剂0.5克左右研末冲服为宜。曾有报告内服含砒雄黄急性中毒致死1例;因市售雄黄混含砒霜,药用时须注意选择,以红黄色状如鸡冠者质较纯正,如为白色结晶或碾碎时外红中白者,均为含砒之征,用时尤应慎重,以防中毒。中毒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。


二、阴毒病证治(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证)

  阴毒之为病,面目青,身痛如被杖,咽喉痛。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升麻龟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阳毒这种病,是疫毒瘀滞阴络,颜面及眼睛发红,经脉阻塞,血流不畅,身体象被棍棒打了似的那样疼痛,疫毒结于咽喉,则咽喉痛。其预后和阳毒一样,五天以内容易治疗,过了七天就不易治愈。其治法以解毒散瘀为主,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、蜀椒。由于阴毒比阳毒为深,深则不可速去,若骤然劫夺疫邪,恐伤津液。故仍以升麻鳖平汤解毒散瘀,去其辛温剽悍的雄黄、蜀椒,防止阴气受损。


【解读 】

  阴毒由于疫毒之邪及血分,导致血行瘀滞不畅,病偏血分之里,所以局部出现青黯色的斑块,全身出现疼痛剧烈难忍。疫毒结聚咽喉,局部气血療滞,所以咽喉痛。“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”的含义,与阳毒同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面目赤,或青或肿,遍身疼痛而青紫,甚则疼痛剧烈,咽喉疼痛明显,舌红,脉沉细数。

  病机:疫毒瘀滞阴络。

  治法:解毒散瘀,清热凉血。

  主方: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(对照前方)

  方中升麻清热解毒,凉血散療。鳖甲软坚散结,化瘀和阴,与升麻相用,倍增凉血散瘀解毒;当归补血和阴,活血化瘀,与升麻相伍,以增化瘀解毒。甘草泻火解毒,清热泻邪,并调和诸药。诸药相伍,以奏解毒清热,凉血化瘀之效。


ແບ່ງປັນໃຫ້
ບົດຕໍ່ໄປ:ນີ້ແມ່ນ ຫນຶ່ງໃນສຸດທ້າຍ
ບົດກ່ອນນີ້:ນີ້ເປັນ ບົດຄວາມທໍາອິດ
ຂຽນຄວາມເຫັນຂອງທ່າ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