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合病

刘凯
2020-03-17
ແຫຼ່ງທີ່ມາ:中国江西同乡网

一、脉证、病机与预后

  论曰:百合病者、百脉一家,悉致病其也。意欲食后不能食,常默默,欲趴不能卧,欲行不能行,欲饮食,或有美时,或有不用闻食臭时,如寒无寒,如热无热,口苦,小便赤,诸药不能治,得药则剧吐利,如有神灵者,身形如和,其脉微数。

  每溺时头痛者,六十日乃愈;若溺晴头不痛,淅然者,四十日愈;若溺快然,但头眩者,二十日愈。其证或未病而预见,或病四、五日而出,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,各随证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论说:所谓百合病,是因心主血脉,肺主治节而朝百脉,心肺阴虚,气血不能濡润百脉,百脉俱受其累,致证候百出的一种疾病。百合病表现为想进食又吃不下,经常感觉精神不振而沉默不语,想睡又睡不着。想走却走不动,有时想进饮食,并且感觉其味馨香,有时却连食物的气味也不愿闻,似乎像寒证却无明显的寒征,像热证却无明显的热征,唯独口苦,小便黄赤,用一般的汗、吐、下药物不能治愈,有时服药后反而出现严重的吐泻,该病这些变幻无常的症状,就好像有神灵作祟一样。但外表并无显著病态,仅脉微数。

  一般小便时头痛的人,约六十天左右痊愈;小便时头不痛,只感觉怕风或寒栗者,常四十天左右获愈;而小便排解畅快,只觉得头眩者,大约二十天左右就能痊愈。百合病的发病各有不同,有的在患伤寒热病之前就出现,有的患伤寒热病四五天后表现出来,有的患伤寒热病二十天或一月后才逐渐显露,总之,应根据具体情况,各随证施治。


【解读】

  本条是百合病的总纲,原文分作三个自然段,现从病因病机,脉证特点、预后、治则四个方面讨论如下。

  第一段:从“论曰”至“其脉微数”,阐明了百合病的病位,脉证特点。

      (1)百合病的病名由来对于百合病名的由来有三种解释。其一,认为是以病位命名的,因人体百脉同出一源,源病则百脉皆病,如徐忠可曰“百合病,谓周身百脉皆病”(《金匮要略论注》);其二,认为百合能治愈本病,故以之命名,如魏荔彤;其三,以百合之形态比喻百脉的源流,如吴谦。综上所述,徐氏从病机解,魏氏从药物主治解,吴民从药物形态解,三者不悖,可以并存。

      (2)百合病的病因、病机关于本病的具体成因,原文未明确指出。“百脉一宗,悉致其病也”,揭示了百合病的病位在心肺。人身的血脉分之虽众,实则同出一源,心主血脉,肺朝百脉,故百脉之源即是心肺。心肺气血充足,则百脉和调,心肺病则百脉不和。乃伤寒热病之后,余热伤阴,或情志不遂,郁热伤阴,导致心肺阴虚内热,百脉失养而成。病之根源是心肺阴虚内热,所以仲景指出“百合病者、百脉悉致其病也”。

      (3)百合病的脉证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,一是神志恍惚,变幻无常的表现,即常沉默不语,想睡觉又难以入眠,想进食又吃不下,食欲时好时差,有时觉得饮食馨香,有时却连食物的气味亦不愿闻、想走又走不动,似乎觉寒又无寒象,似乎觉热却非真热。二是阴虚内热,常见表现:口苦,小便赤,脉微数。上述证候许多药物都不能治愈,有时服药后反而出现剧烈吐泻。这些表现就像是神灵作祟似的,使人捉摸不定。但从外形观察,病人无明显的病态,仅见脉象微数。 以上证候的产生,当责之于心肺阴虚,总属邪少虚多。

  第二段:从“每溺时头痛者”至“二十日愈”,论百合病的预后。原文以小便是否畅利,以及解小便时伴随的头部、全身感觉为依据,判断百合病的预后。这是因为本病为心肺阴虚内热,而肺主通调水道,能将津液下输膀胱,膀胱属足太阳经,主表,其脉循行于背部,上达头项人络脑。阴虚内热甚,津伤液耗,则由肺波及膀胱,故于小便时肺气下达而郁热乘虚上冲人脑致头痛,见有这种情况的,其病较重,故六十天左右方愈。如果解小便时头不痛,仅出现怕风或寒栗之象的,表明阴虚内热的程度较轻,肺气下达之际,一时不能卫外,故四十天左右可愈。若小便排解畅利,无何不适,仅觉头眩的,则内热津伤俱微,清阳一时不能上至巅顶,故二十天左右即愈。

  对这段原文,主要抓住两点:第一,百合病的预后与虚热的多少,津伤的轻重有关;第二,虚热与津伤的变化可体现在小便的畅利与否及小便时是否伴头痛、恶风、头眩。至于具体的日数,不可拘泥。

  第三段:从“其证或未病而预见”至“各随证治之”,论百合病的治疗大法。百合病若始于情志不遂,郁火伤阴的,可在伤寒热病之前出现诸症;若继发于伤寒热病之后,余热伤阴者,则“病四、五日而出,或病二十日或一月”才表现出来。

  上述两种情况虽均致心肺阴虚内热,但有深浅、轻重之别,故当辨证论治。


二、治则

  百合病见于阴者,以阳法救之;见于阳者,以阴法救之。见阳攻阴,后发其汗,此为逆;见阴攻阳,乃复下之,此亦为逆。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表现为阴津虚偏重的,应该用泄热法救其阴;反之,表理为阳热突出的,又当以养阴法降其热。如果见虚热之象,反用苦寒攻下耗伤阴液,并加以辛温发汗,则是与病情不相符的错误治法;倘若见到阴虚之征,反用辛温汗法助其燥热,并加以苦塞攻下,也属于错误治法。


【解读】

  本条是总论百合病的治疗大法,旨在强调百合病为阴虚内热,邪少虚多之证,当以补阴调阳为根本原则,不可妄施汗下。

      (1)正确治法百合病“见于阴者”,指阴津伤明显之证,如误下使阴液下夺者,病久伤津“渴不差”者。诸如此类,理应养阴生津,然燥热不解,则阴液难复,故当“以阳法救之”,即泄热之意。所以用滑石清热利尿,瓜蒌根清热生津,牡蛎敛降浮阳。百合病“见于阳者”,指阳热突出之证,如汗后、吐后及“变发热”者。此阳热实乃阴虚之热,阴液不复,则虚热不退,故当“以阴法救之”,即养阴、顾阴之意。所以用知母养阴润燥,鸡子黄滋阴养血。百合滑石散虽未另加养阴之品,但方后注强调“当微利者,止服”,亦体现了泄热应该顾阴的精神。

      (2)错误治法“见阳攻阴,复发其汗,此为逆”,即见阳热突出之证,不用养阴之法,却误用攻下法,使阴液更伤;见其不愈,又复发其汗,则重伤阴津。此皆以实治虚之法,故称“为逆”。“见阴攻阳,乃复下之,此亦为逆”,即见阴虚偏重之证,不清降虚热,却误作表实证而辛温发表,致燥热更甚;见其不愈,乃复施攻下法,则重竭其阴,虚火更炽。此亦属以实治虚之法,故云“亦为逆”。


三、证治


      (一)百合病主方(百合地黄汤证)

  百合病,不经吐、下、发汗,病形如初者,百合地黄汤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没有经过涌吐、攻下、发汗诸法误治,其病状仍与发病当初相同者,用百合地黄汤,润养心脏、减血清热,兼能滋肾。


【解读】

  百合病未经吐、下、发汗”,说明本证没有误用吐、下、发汗法治疗。“病形如初”表示发病后虽已经过一段时间,但脉证仍与发病当初相同,故病机亦属心肺阴虚内热。当益阴清热,润养心肺,此为百合病正治之法,而百合地黄汤则为其治疗的主方。

  该证的主要脉症:心烦、惊悸、失眠、多梦、干咳、少痰、口干,口苦燥、心神涣散、大便干小便赤、或欲卧不得卧、舌红少苔、脉细微数。未经吐下发汗,病如前文所述者。

  病机:心肺阴虚内热。

  治法:润养心肺、凉血清热(滋肾)。

  主方:百合地黄汤方

  百合七枚(擘)、生地黄汁一升。

  以水洗百合,渍一宿,当白沫出,去其水,更以泉水二升,煎取一升,去渣,纳入地黄汁,煎取一升五合,分两次温服。服药生效,即应守方,不要更换方药。服药期间,患者大便黑色如漆,此为地黄汁本色所染,停药后即可消失。

  方中百合甘淡,养阴润肺,益气安神,亦能清气分之虚热,寓见心之病,知心传肺,当先实肺“治未病”之意。生地黄汁甘寒以益心营,清血分之虚热,且滋养肾水,使心火受制,则火不乘金,亦即亢害承制之意。泉水引邪热下行,利小便。三药合伍,心肺(肾)得润,气血两清,阴复热退,百脉调和,病自可愈。

  注意事项:

  以上百合病诸方,皆采取先分后合的煎法,陶葆荪认为意在协调阴阳,以防偏颇。对方后注“中病,勿更服”,有两种看法:一种认为服本方获效后,不要更换方药,宜守方续服。一种认为服该方获效后,则剩下之药不必再服。前者是从病多呈慢性,其势缠绵难愈的角度提出的,后说是从生地黄计甘寒而润,碍胃滑肠,久服可致泄立论的。似乎二者各有所据,但结合《金圆要略》中“更”字的习惯用法,如大建中汤方后注“后更服”与治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方后注“不汗,更服”均为继续服之意,此处”勿更服”以后说更符合仲景原意。“大便当如柒”是中病后的反应,为地黄汁所染,热除之征,并非大便下血。


      (二)百合病误汗(百合知母汤证)

  百合病发汁后者,百合知母汤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误用汗法重伤津液的,用百合知母汤主治。


【解读】

  百合病以心肺阴虚内热,邪少虚多为病机特点,故不能使用攻邪的方法。如果医者误将百合病“如寒无寒,如热无热”当作表实证,妄施辛温发汗,一方面汗出更伤阴液,加重心肺阴虚;另一方面辛温助热,则燥热尤甚,故本证除具备前文所述百合病的基本症状外,尚可出现津伤燥热的心烦、少寐、口干或渴、午后潮热、小便短少等证候。治宜养阴清热,润燥除烦,用百合知母汤主治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心肺阴虚以肺热为主者。咳嗽、痰少而黏,或带血丝,口燥,鼻于,小便赤,心烦、失眠(欲卧不得卧)或手足烦热,舌红,苔少或薄黄,脉虚数。

  病机:发汗伤阴,燥热尤甚。

  治法:养阴清热,润燥除烦。

  上方:百合知母汤方

  百合七枚(擘)、知母三两(切)。

  上先以水洗百合,浸泡一夜,当白沫出,去其水,避免呕逆副伤用、再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,去渣;另以泉水二升煎知母,取一升,去渣;然后将两份煎液合和,煎取一升五合,分两次温服。

  方中百合甘平,润肺清热,养心安神,为主药、知母虽性味苦寒,但滋阴清热两擅长,并能除烦止渴,用为辅药;以甘凉之泉水助其养阴清热之功,用于煎药,能引虚热下行。全方共奏清热养阴、生津润燥之功。

  注意事项:

  本方用百合七枚,大者约70克,“擘”同“掰”,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。煎煮时当先浸泡百合,去白沫,后煎煮,再与知母同煎, 此乃取百合醇和之性。


      (三)百合病误下(滑石代赭汤证)

  百合病下之后者,滑石代赭汤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误用攻下法后,应该用滑石代赭汤主治。


【解读】

  百合病本为阴虚内热,治宜清润,不可妄施攻下。如果将其“意欲食,复不能食”误作邪热在里的实证,予以攻下,势必徒伤正气,导致如下后果:一是因阴液下夺,加重阴虚内热,出现小便短赤不利;二是因攻下损伤胃气,致胃失和降而上逆,出现呕吐、呃逆。此外,心肺阴虚内热诸证仍在,故当以养阴泄热,和胃降逆为法,选用滑石代赭汤主治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溺后眩厥、心烦、干咳、频频欲呕或恶心,“欲行不能行”,四肢沉重懒动,头晕,善太息,意欲食复不能食,舌红、苔腻,脉虚数。

  病机:心肺阴虚内热,兼气逆挟湿。

  治法:清利心肺,导湿降逆。

  主方:滑石代赭汤方

  百合七枚(擘)、滑石三两(碎,绵裏)、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(碎、绵裹)。

  上先以水洗百合,渍一宿,当白沫出,去其水,更以泉水二升,煎取一升,去渣;另以泉水二升煎滑石、代赭石,取一升,去渣;后合和重煎,取一升五合,分温服。

  主方分析:

  方中百合滋心肺之阴而清虚热。滑石清心肺之热而利湿,使湿从小便而去,与百合相用,滋中有利,滋利相辅相成。代赭石清泻胃中邪热,并降逆下行,与百合相用,清心肺之热,降胃中浊气。三药相伍,滋中有清,清中有利,利中有降,相依并行,以建其功。


      (四)百合病误吐(百合鸡子黄汤证)

  百合病,吐之后者,用后方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误用吐法后,用百合鸡子黄汤主治。


【解读】

  百合病本不可使用吐法,因其阴虚内热,邪少虚多。如果误将其“或有不用闻食臭时”当作宿食在上脘而妄施吐法,必然重妄津液,心阴愈亏,心神不宁,可见心悸、虚烦难寐。吐逆之后,冒气失和,尚可出现胃脘嘈杂、干呕等症。治当滋养阴液,安神和胃,方用百合鸡子黄汤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心悸、干咳、失眠、盗汗、颧红而无光泽,或魂魄顛倒,如有鬼灵,或神志失聪,啼笑无常,舌红少苔,脉虚或细。

  病机:心肺阴虚兼血虚。

  治法:清心润肺,益阴养血。

  主方:百合鸡子汤方

  百合七枚(擘)、鸡子黄一枚。

  上方先以水洗百合・渍一宿・当自沫出,去其水,更以泉水二升,煎取一升。去渣。内鸡子黄,搅匀,煎五分,温服。

  上方中百合滋养心肺以清热,使虚热因阴津复而自退。鸡子黄清虚热而养血滋阴,尤以养血为长,与百合相用,滋阴之中以养血,养血之中以清热,清热之中以生津。方中二药相互为用,共奏清心润肺,益阴养血之效。

  注意事项:

  鸡子黄之用,待汤剂稍凉之后而加入,入汤剂中搅匀服用,重在清虚热以滋阴;入汤剂稍煎之后,则变其纯凉之性,功用重在养血生血滋阴。可见,方中用鸡子黄因其用法不同,其所起作用也不完全相同。


       (五)百合病变渴(百合洗方证)

  百合病一月不解,燮成者,百合洗方主之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经过一月,仍然没有痊愈,并出现口渴的,应当内服、外洗并用。法当清热养阴、润燥止渴,主用百合洗方。


【解读】

  本条仅举洗方,未详内服药,实属省文法,此为百合病经久变渴之证。既曰百合病,必有前文所述脉证,同时,由于病情迁延时日,经久不愈,阴虚内热加重,伤及胃津,则见口渴。此时已非百合地黄汤单独能奏效,故辅以百合洗方,内外兼治。内仍以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,外则用百合洗方,渍水洗身。

  病机:心肺阴虚内热。

  治法:清心润肺,益阴和气。

  主方:百合洗方

  百合一升

  上方以百合一升,以水一斗,渍之一宿,以洗身。洗毕・再食以粳米和小麦作成的煮饼,有生律止渴、益气养阴的作用,不要吃味咸的盐鼓,以免耗律增渴。

  因皮毛与肺气相通,百合浸水洗其皮毛,可达到通其内,润养肺阴之目的。同时,注意饮食调理,“洗已,食煮饼”,意在借小麦益胃生津之助。咸味能伤津助渴,故“勿以盐豉”(即豆豉)。


      (六)百合病变发热(百合滑石散证)

  百合病发热者(一作发寒热),百合滑石散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百合病出现明显发热的(或出现明显寒热的),用百合滑石散,滋阴清热而利小便。


【解读】

  百合病“变发热”,说明本证在原有病情基础上发生了变化,由“如寒无寒,如热无热”发展为出现明显热证,如手足心热、午后身热、小便赤涩短少等。是由于百合病经久不解,虚热久郁内盛,显露于外。故应养阴泄热,用百合滑石散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心烦,干咳,咽燥,身沉重而困,欲行不得行,小便赤,头痛而沉,痰少,或发寒热,舌红,少苔或黄而腻,脉虚数。

  病机:心肺虚热挟湿。

  治法:清利心肺,导湿下行。

  主方:百合滑石散方

  百合一两(炙)、滑石三两。

  上为散。饮服方寸匕,每日服三次。当小便畅利时,停服,以免过于分利,耗伤阴液,里热既从小便而去,肌肤表热自除。

  方中百合滋心肺而清热,善疗心肺阴虚有热证。滑石清热而利湿,与百合相用,清心肺之虚热,并导湿邪从小便而去。二药相伍,滋阴而不助湿,利湿不伤阴津,以达阴津得复,虚热得除,湿邪得下,诸症悉除。

  注意事项:

  方后云:“当微利者,止服”,一是说明临床表现除见明显发热外,应伴有小便短涩不利;二是说明本为心肺阴虚的百合病,不可过用清利,过则阴伤,燥热不除;故药后小便畅利,其热外泄,则应停药。


ແບ່ງປັນໃຫ້
ບົດຕໍ່ໄປ:ນີ້ແມ່ນ ຫນຶ່ງໃນສຸດທ້າຍ
ບົດກ່ອນນີ້:ນີ້ເປັນ ບົດຄວາມທໍາອິດ
ຂຽນຄວາມເຫັນຂອງທ່າ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