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惑病

刘凯
2020-03-22
ແຫຼ່ງທີ່ມາ:中国江西同乡网

一、临床表现及内服方


      (一)甘草泻心汤证

  狐惑之为病,状如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,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,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,其面目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。蚀于上部则声嗄。甘草泻心汤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狐惑病的证候,有些与伤寒病相似,沉默欲睡却又不能闭目安寐,常坐卧不宁。如果咽喉部溃烂的名为惑;前后二阴溃烂的称作狐。患狐惑病者,不思饮食,甚至连食物的气味都不愿闻。其面部与眼睛的色泽忽而发红、忽而变黑、忽而变白。咽喉部溃烂的还会出现声音嘶哑的病症。可用甘草泻心汤进行治疗。


【解读】

  孤惑病是以咽喉部及前后二阴溃烂为特征的一种疾病。因湿热郁蒸,正邪相争,故发热恶寒,虽与伤寒病类似,但实非伤寒。湿热蕴郁,扰及心神,虽病人沉默思睡,但又不能闭目安寐,故表现为坐卧不宁。湿热阻遏脾胃气机,所以不思饮食,甚至连食物的气味都不愿闻。湿热久郁,伤及营血,邪正相争,热势上趋,则面目赤;湿上遏,则面目黑;湿热下行,阻滞营卫,气血不能上荣,则面目白。湿热蕴郁于上,导致血肉腐败的,则见咽喉部潰烂,名为惑;湿热流注于下,引起前后二阴溃烂的,称为狐。原文“嘎”(sha):《辞海》:“嗄,声音嘶哑”。由于咽喉部溃烂引起的声音嘶哑的,当用清热燥湿、解毒扶正的甘草泻心汤主治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表情沉默,精神不振,身热,失眠,烦躁,喉痛,咽烂,阴痒,阴部或阴中溃疡,口腔黏膜、颊黏膜有溃疡,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,舌红苔黄腻,脉滑或数。

  病机:湿热虫毒阻滞中焦,上蚀于喉。

  治法:辛开苦降,清热化湿,安中解毒。

  主方:甘草泻心汤方

  甘草四两,黄芩、人参、干姜各三两,黄连一两,大枣十二枚,半夏半升。

  上七味,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渣,再煎,每次温服一升,每日服三次。

  方中用生甘草清热解虫毒,并配以黄芩、黄连苦降清热、燥湿解毒;干姜、半夏辛开,既能燥湿,又可调畅气机;湿热久郁,必伤正气,故用人参、大枣益气养血,以扶正安中。如此配伍,以达到湿化热清,气机调畅,邪去正复之目的。

  注意事项:

  本方方后云“去渣,再煎”者,因有“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”等胃气不和的症状,故再煎以浓缩汤剂,使其减少对胃的刺激。


      (二)赤豆当归散证

  病者脉数,无热,微烦,默默但欲卧,汗出,初得之三、四日,目赤如鳩眼;七、八日,目四普眥黑。若能食者,脓已成也,赤豆当归散主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病人脉数,但无恶寒发热的表证,心中微微发烦,神情沉默欲睡,汗出。病初的三四天,病人目珠发红,就像斑鸠的眼睛一样。至七八天,两眼内外眦呈现黑色,如病人能够饮食的,表明热毒蕴结血分,痈脓已成,故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。


【解读】

  狐惑病本有恶寒发热之证,故前文说“状如伤寒”。但本证湿热已蕴结成毒,侵及血分,故曰“无热”,表明肌表无发热恶寒之象。热毒人里,内扰心神,故见“脉数”,“微烦”,“默默但欲卧”。肝主藏血,开窍于目,热毒内扰血分,循肝经上炎,故目赤,状如鸠眼。热毒蕴结血分,壅遏不解,以致热瘀血腐,渐而成脓,所以至七八日时,目四眦皆黑。因此时热毒蕴结于血分,对脾胃气机的影响相对减轻,所以病人此时“能食”。应该用清热滲湿,化瘀排脓的赤豆当归散治疗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表情沉默,懒怠喜卧,汗出,目赤或目内外皆俱黑,或眼睑微肿或溃烂,或阴痒或溃疡,身发红斑,小便灼热赤黄,口苦,苔黄腻,脉数。或大便下血,色鲜红而量多,先血而后便,甚则肛门坠胀,或腹痛,大便不畅或硬。

  病机:瘀血久蓄,热毒成痈化脓。

  治法:清热解毒,活血排脓。

  主方:赤豆当归散方

  赤小豆三升(浸令芽出,曝干)、当归三两。

  上二味,杵为粉末,用浆水服方寸匕,每日服三次。

  方中赤小豆利湿清热,解毒排脓;当归行血化瘀。更用浆水送服,以助清热解毒之功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・卷十》,当归作“三两”;“金匮今释”作“十两”。赤小豆一升折今约160克。

  注意事项 :

  应用本方时,浆水至为重要,用之有明显的清热作用。所谓浆水有三种解释。

      (1)浆,酢也,同“醋”。《本草纲目》称浆水又名酸浆。嘉谟云:“炊粟米熟,投冷水中,浸五六日,味酸,生白花,色类浆,故名”。

      (2)亦有医家认为,取地下深处之浄土而入水溶解,澄清取用者为浆水。可参。

      (3)或谓“即用白菜、芹菜等所制浆水菜之汤”。


二、外治方


     (一)苦参汤证

  蚀于下部则咽干,苦参汤洗之


【译文】

  狐惑病表现为前阴溃烂、咽喉干燥的,用苦参汤熏洗。


【解读】

  前阴乃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,其经脉上循喉咙。湿热之邪浸淫肝经,流注于下,导致血肉腐败,则前阴溃烂;湿热虫毒循经上冲,阻遏津液,则咽喉干燥。因前阴部溃烂较明显,故在内服清热解毒药物的同时,配以外治法,以清热燥湿解毒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阴部癧痒或溃疡,伴有口腔溃疡,局部有渗出物,或有疼痛,妇人带下黄浊,男子淫白或黄物,舌红,口干,苔黄,脉滑。

  病机:湿热虫毒下蚀前阴,上扰咽部。

  治法:清热燥湿,杀虫解毒。

  主方:苦参汤方

  苦参一升

      《医统》本作“苦参汤方:苦参一升,以水ー斗,煎取七升,去渣,熏洗,日三”。宜从。

  苦参苦寒,苦以燥湿泄浊,寒以清热解毒,更能通利小便,使湿热毒邪从小便去。又能杀虫疗恶疮,除下部蚀疮。故可清热解毒,燥湿泄邪,以疗湿热诸证。


      (二)雄黄熏方证

  蚀于肛者,雄黄熏之。


【译文】

  狐惑病如果同时兼见肛门溃烂的,应当用雄黄外熏。


【解读】

  本条“蚀于肛者”,是指在前两种症候的基础上,又兼见肛门溃烂者,这是由于湿热毒邪流注于下,郁腐肛门所致。故在内服清热燥湿解毒药物的同时,又用雄黄散外熏局部,以解毒燥湿。

  该征的主要脉症:肛门瘙痒或溃疡,不热不红,或轻微发红,口不渴,舌淡、苔薄,脉沉。皮肤诸疮或疥癬;肛门有诸虫。

  病机:湿热虫毒蚀烂肛门。

  治法:解毒燥湿,杀虫止痒。

  主方:雄黄熏方

  雄黄若干

  上一味研为细末,筒瓦二枚合之,引火烧,向肛熏之。《脉经》云: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,或徒下焦蚀其肛阴,蚀上为惑,蚀下为狐,狐惑病者,豬苓散主之。

  方中雄黄解毒疗疮,燥湿止痒,杀虫驱邪,善主皮肤诸疾湿毒。

  雄黄性味,文献载有不同。《神农本草经》载:“味苦平”;《名医别录》载:“甘,大温,有毒”;《本草经疏》认为“察其功用,应是辛苦温之药”;《中药大辞典》载“性味,辛苦温,有毒”。然仲景用药,恐与《神农本草经》近。


ແບ່ງປັນໃຫ້
ບົດຕໍ່ໄປ:ນີ້ແມ່ນ ຫນຶ່ງໃນສຸດທ້າຍ
ບົດກ່ອນນີ້:ນີ້ເປັນ ບົດຄວາມທໍາອິດ
ຂຽນຄວາມເຫັນຂອງທ່ານ